动态
猎企如何通过现有资源优化来拓展新的业务线?-每日分享
2025-07-29 禾蛙洞察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传统的中高端人才访寻业务似乎正触及增长的天花板。许多猎企老板们或许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如何在不进行大规模资本投入的前提下,找到新的增长曲线?答案,或许就藏在我们最熟悉的“家底”里。将目光从外部转向内部,重新审视和挖掘现有资源的深层价值,通过巧妙的优化与组合,完全可以撬动全新的业务版图,实现企业的“第二春”。这不仅是关乎生存的策略,更是迈向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商的必经之路。

审视家底,盘活沉睡资源

对于任何一家猎企而言,最核心的资产无非是两样:人才库客户关系。但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些资源的利用,可能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盘活它们,是拓展新业务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我们聊聊人才库。它绝不仅仅是一堆简历的集合,而是一个动态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人才活水池”。传统的做法是“一单一用”,为一个职位匹配几位候选人,项目结束,这些宝贵的候选人信息便再次沉睡。但如果我们换个视角呢?我们可以对人才库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和多维度标签化。除了行业、职能、薪资这些基本信息,还可以增加如候选人的职业诉求、个人兴趣、软技能、甚至是他们对未来行业发展的看法等。通过这样的精细化运营,人才库就从一个“简历仓库”升级为了一个“人才智库”。当客户提出一个非标需求,或是我们需要开拓一个新领域时,这个智库就能迅速响应,提供意想不到的人选或洞察。

再来看客户关系。我们服务的客户,通常是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或HR负责人。在长期的合作中,我们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信任。这种信任,不应只局限于“帮我招个人”的层面。这些决策者们,除了招聘,还面临着团队管理、员工发展、组织变革等一系列挑战。我们是否真正倾听过他们招聘之外的烦恼?通过定期的、非功利性的沟通,我们可以了解到客户在人才“选、育、用、留”全链条上的痛点。这些痛点,正是我们新业务的切入点。将客户关系从“订单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我们就不再只是一个供应商,而是能够为客户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的外部大脑。

创新服务,拓展业务边界

在盘活了人才和客户资源的基础上,猎企可以顺势而为,将服务链条进行自然延伸,孵化出多样化的新业务线。这并非天马行空的跨界,而是基于核心能力的有机生长。

灵活用工与招聘流程外包(RPO)

这是一个离猎头业务最近,也最容易转化的方向。在企业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项目制、阶段性的用人需求越来越多。我们的人才库里,其实沉淀了大量优秀的、暂时处于观望期或寻求过渡机会的职业经理人。将他们引导至灵活用工市场,既满足了客户的弹性需求,也为候选人创造了新的价值,同时为自身带来了持续的现金流。这比传统猎头业务的周期更短,频次更高,能形成有效的业务互补。

招聘流程外包(RPO),则是将我们的专业招聘能力打包成一个整体解决方案。对于那些招聘量大、或者希望将HR精力聚焦于战略层面的企业,我们可以接管其部分甚至全部的招聘职能。从职位描述的梳理、招聘渠道的整合,到面试的安排与评估,我们用专业的团队和流程,帮助客户提升招聘效率和质量。这种深度绑定的服务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也让我们从“游击队”变成了“正规军”。

职业咨询与企业培训

猎头顾问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职场人打交道,我们深谙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人才的困惑与期望。这种洞察力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价值的产品。因此,开展面向个人的职业生涯咨询服务,便水到渠成。我们可以为那些处于职业十字路口的候选人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帮助他们进行自我定位、规划发展路径、提升面试技巧。这不仅能创造新的收入,更能与候选人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为未来的猎头业务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我们对“人才”的理解,也可以打包输出给企业客户。例如,我们可以开发一系列的企业内部培训课程。主题可以非常聚焦,比如:《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面试官?》、《新晋管理者的团队融入与建设》、《核心员工的保留与激励策略》等。这些培训内容都源于我们在一线的实践和观察,实用性强,直击企业痛点,比起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管理课程,显然更具吸引力。

科技赋能,提升转型效率

在业务拓展的征途中,高效的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想让上述新业务跑起来,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一套强大的内部管理系统是核心。比如,像集成了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候选人追踪系统(ATS)的禾蛙等数字化平台,就能在这场变革中扮演关键角色。

一个好的系统,首先能帮助我们实现对人才库的精细化管理。它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录入,而是能够通过智能标签、AI分析等技术,自动为候选人画像,挖掘其潜在的技能和职业可能。当我们想开展灵活用工业务时,系统可以一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当我们想提供职业咨询时,系统又能快速匹配出有相关诉求的潜在客户。这极大地提升了资源的匹配效率,让“盘活”二字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新业务的开展意味着更复杂的项目管理和流程协同。无论是RPO项目中的多节点把控,还是培训业务的课程安排与反馈收集,都需要系统化的流程来保障服务质量。一个优秀的业务系统,能够将这些新业务流程固化下来,实现标准化、透明化的管理,让团队成员即使是初次接触新业务,也能有章可循,快速上手,从而降低了转型的内部阻力。

组织变革,匹配发展步伐

新的业务版图,需要新的组织形态和能力模型来支撑。如果还用原来单一做猎头的思维和考核方式去驱动一个多元化的团队,转型必然会举步维艰。

首当其冲的是团队能力的升级。原先的猎头顾问,需要从一个“点”的专家,成长为一个“面”的顾问。他们不仅要懂招聘,还要懂人力资源的其它模块,能够洞察客户的深层需求,并“翻译”成对应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投入资源进行内部培训,鼓励员工学习新知识、考取相关证书,甚至可以引入外部专家,打造一支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铁军”。

与之配套的,是激励机制的变革。必须打破部门墙,建立起能够鼓励业务协同和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例如,可以设立交叉销售奖金,当猎头顾问成功地向客户推荐了RPO或培训服务时,应获得相应的奖励。对于新业务的开拓团队,可以设置更灵活的、更侧重于长期价值的考核指标,给予他们足够的试错空间和成长激励。只有让员工觉得“做新业务对自己有利”,整个组织的转型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业务协同模式示例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协同效应,我们可以看一个简单的表格:

传统业务 可拓展新业务 资源协同点
高端人才访寻 个人职业咨询 利用被淘汰(overqualified或暂不看机会)的候选人资源。
客户招聘需求 灵活用工/RPO 满足客户紧急、短期的项目制用人需求,或打包招聘需求。
行业与人才洞察 企业内训/市场报告 将日常积累的行业知识和人才趋势系统化,形成知识产品。

总而言之,猎企的未来,绝不止于“猎头”二字。通过向内挖掘,我们能够发现,那些沉睡的资源本身就是一座金矿。从盘活人才与客户,到创新服务内容,再到借助科技工具和调整组织架构,这是一条环环相扣、逻辑清晰的进化之路。这条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它通往的是一个更广阔、更具想象力、也更可持续的未来。对于每一个有远见的猎企经营者来说,现在,正是唤醒沉睡巨人,开启新征程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