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冗余单撮合池如何改变猎企传统的竞争格局?-每日分享
2025-07-25 禾蛙洞察

在如今这个“抢人大战”愈演愈烈的时代,猎头顾问们就像是穿梭在人才与企业之间的“红娘”,工作节奏快,竞争压力大。大家习惯了各自为战,手里的职位(JD)和人才(CV)就是自己最重要的“弹药”。一个职位,通常只委托给一家或少数几家猎企,谁能先一步找到独家资源,谁就占得了先机。然而,一种新的模式——冗余单撮合池,正像一条鲶鱼,悄然搅动着这片看似稳固的池水,彻底改变着猎企江湖的传统竞争法则。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咱们打个比方。传统的猎头模式,就像是企业给了一个藏宝图,但只给了一个寻宝猎人。这位猎人得自己解读地图、准备工具、独自出发。而“冗余单撮合池”模式,则像是把这张藏宝图挂在了广场上,所有有能力的寻宝猎人都能看到。大家都可以根据地图去寻宝,但最终只有第一个带着宝藏回来的人才能拿到奖励。这一下,游戏规则就全变了。

从“抢占资源”到“比拼服务”

在传统的猎头竞争格局中,核心竞争力往往体现在商务拓展(BD)能力上。谁能和企业的人力资源(HR)总监喝上一次咖啡,拿到一个独家或优先的职位委托,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这导致竞争的焦点长期集中在“资源的抢占”上。猎企之间比拼的是人脉、是关系,是谁能更快地“圈住”职位。这种模式下,信息壁垒高耸,优质的职位资源被少数头部猎企垄断,而大量中小型猎企或独立顾问则难以触及核心业务。

然而,冗余单撮合池的出现,将这种以“关系”和“信息差”为核心的竞争,硬生生拽到了以“交付能力”和“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赛道上。当一个职位被放入池中,对所有猎头顾问开放时,信息的壁垒瞬间被打破。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谁能更快、更准地找到并说服最合适的候选人,谁才能最终赢得订单。这时,竞争的本质不再是“我有没有这个职位”,而是“我能不能比别人更好地完成这个职位”。

这种转变,迫使猎头顾问们必须将重心从外部的商务拓展,转移到内部的专业能力打磨上。比如,你是否能深刻理解职位背后隐藏的业务需求?你是否拥有足够丰富且活跃的候选人储备?你的沟通技巧是否足以打动那些并不急于看机会的“被动候选人”?在像禾蛙这样的平台上,这种趋势尤为明显。猎头顾问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维护客户关系,而是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人才寻访和匹配环节,最终依靠实打实的交付成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无疑是对猎头专业主义的一次伟大回归。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

“一个好汉三个帮”,但在传统的猎头行业里,更多的是“同行是冤家”。由于职位资源的排他性,猎头之间充满了零和博弈的色彩。我接了这个单,你就没机会了;我推荐了这个候选人,你就不能再碰了。这种环境使得猎头顾问们习惯于将自己的人才库视为密不透风的“私产”,彼此之间缺乏合作的动力和信任的基础,整个行业呈现出一种高度原子化的状态。

冗余单撮合池模式则巧妙地引入了“竞合”关系,让协同作战成为可能。想象一下,在一个开放的职位池里,A猎头擅长在某个技术社区里挖掘“大神”,B猎头则与许多大厂高管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他们可能同时在为一个职位努力。但更有可能的是,他们会选择专注于自己的优势领域。A猎头负责“捞人”,B猎头可以凭借自己对行业的理解,对A捞到的人进行评估和沟通,甚至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合作。平台的规则保证了最终的利益能够根据贡献进行合理分配,从而鼓励了这种正向的协同。

这种模式重塑了猎企的生态。对于大型猎企而言,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利用平台优势,将内部的资源进行更高效的整合与调动。而对于中小型猎企和独立顾问(IC)来说,这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他们不再受限于自身规模和品牌,可以直接参与到过去无法企及的大型、高端职位的竞争中。大家围绕着同一个目标,既有竞争,更有合作,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状的协作生态。这就像从过去的“独木舟”时代,进入了“航母战斗群”时代,个体的力量通过平台被有机地组织和放大了。

下面这个表格可以更直观地展示两种模式的区别:

对比维度 传统猎头模式 冗余单撮合池模式
核心竞争力 商务拓展能力,抢占独家职位资源 人才寻访与匹配能力,高效交付
信息流动 信息壁垒高,流动性差 信息公开透明,流动性强
竞争关系 零和博弈,同行是“冤家” 竞合关系,既竞争又协同
猎企生态 大型猎企垄断,中小型猎企生存空间小 生态多元化,大中小猎企及独立顾问共存
对顾问的要求 偏重销售和客户关系维护 偏重专业能力和候选人服务

效率与价值的重新定义

效率,是所有商业模式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委托一个职位,猎头的寻访周期、推荐数量都高度依赖于单个顾问或团队的能力上限。如果这个顾问恰好这段时间很忙,或者他的人才库里没有合适的人选,那么这个职位的招聘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对于企业来说,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是巨大的。

冗余单撮合池通过“众包”和“抢单”的机制,极大地提升了招聘效率。一个职位发布后,可能会有数十甚至上百个猎头顾问同时启动寻访。这种“人海战术”加上专业分工,可以在短时间内为企业筛选出大量候选人。企业HR不再是“等待者”,而是变成了“挑选者”,可以在更丰富的选择中找到最匹配的人才。对于猎头而言,虽然单个职位的成功率看似被稀释了,但他们可以同时参与到多个职位的竞争中,通过提升自己的“命中率”来获得总收入的增加。这是一种从“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狩猎模式,向“薄利多销、稳定产出”的农耕模式的转变。

更深层次地,这种模式重新定义了猎头的“价值”。过去,猎头的价值很大一部分体现在“信息差”上。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职位,我认识你接触不到的人,这就是我的价值。但在新模式下,信息的价值被大大削弱,而“服务”的价值被前所未有地凸显。你的价值体现在:你是否能为候选人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建议,你是否能在企业和候选人之间进行高效精准的沟通,你是否能处理好薪酬谈判、背景调查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这些“软实力”成为了猎头真正的护城河。

总结与展望

总而言之,冗余单撮合池并非仅仅是一个工具或平台的创新,它更像是一种思想上的变革,从根本上重塑了猎企传统的竞争格局。它将竞争的焦点从“关系和资源”拉回到了“专业和服务”的本质,打破了信息孤岛,促进了行业内的协同与合作,并最终实现了企业、猎头和候选人三方效率与价值的共同提升。

当然,这种新模式也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于猎头顾问来说,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顾问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抢单”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像禾蛙这样的平台方而言,如何设计更公平、高效的规则,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如AI智能匹配)进一步提升撮合效率,将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

可以预见,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成熟和演进,猎头行业的未来将不再是少数巨头的独角戏,而是一个百花齐放、充满活力的多元化生态。那些真正专业、高效、并能提供卓越服务的猎头顾问,无论其身处何处,都将在这个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闪耀出独特的光芒。